

新聞中心
最新文章
IPC在實現“智能化”方面如何突破? |
發布時間:2014-12-9 瀏覽:3640 次 |
經過幾年的市場培育,高清已經邁入了“經濟性”、“同質化”的階段,雖然高清產品日漸普及,但仍有很多傳統集成商和廠商在懷念“樸素的模擬時代”,仍有很多項目在采用模擬監控方案,或者推崇相似的(如HDSDI、HDCVI)方案,這非常值得高清IPC從業者們思考。這里的差距重點顯然不是標清和高清,而是非IP與IP。它們的區別總結起來,無外乎是編解碼會帶來延時,網絡會帶來卡頓,不同廠商互連互解會無序等等。但是誰也不能否認數字化是海量視頻數據傳輸、存儲和后續挖掘的必然手段,所以上述問題的關鍵不在技術。在選擇高清系統建設方案的時候,對于客戶和集成商來說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要做得不僅僅是高清設備的選型,或者在選擇高清IPC時只關注圖像質量,因為編碼和網絡屬性在實際使用時時影響存儲容量也就是硬盤數量以及是否因為網絡丟包導致圖像卡頓的重要因素。這時,類似“ROI”、“走廊模式”、“場景識別”、“網絡自適應技術”等能力就必須默認列入考察的范疇。 如果說早期人們對高清IPC的訴求中,“高清化”已然達到普及化的程度,那么“智能化”呢?如今雖然有廠商號稱自己的高清攝像機可以支持各種可選智能,但是市場毫不留情地告訴我們,目前實際商用化做的最好的高清前端智能網絡攝像機依然是車輛卡口。攝像機集成智能,人們原本對其的期望是通過前端分析,在大量的數據中獲得有用的結構化信息,降低傳輸和存儲的成本,更重要的是釋放人眼人腦的壓力,但大多數宣傳支持前端智能的方案,要么誤報率太高反而增加人力做誤報排除,要么就是漏報率太高導致不能放心使用,這使得部分理性的客戶和集成商多年來對多數前端智能功能一直在糾結,“智能能否要成為雞肋”?如果我們對車輛卡口中前端智能的成功商用進行分析,不難看出其成功應用的要素:對工程施工由相對嚴格的規范要求,對環境補光有明確的要求和配置,有專業的Sensor和車牌識別軟件方案,后端配套的大數據存儲和管理平臺。由此,也不難看出當前多數智能前端深陷尷尬境地的原因,試想對于一款通用高清IPC,而且價格還十分誘人的那些款型,廠商宣稱的可集成多種智能功能能好用嗎?絕大多數情況下這只是一廂情愿。只有專業硬件平臺加上類卡口化的方案設計,配合可控的工程要求,智能才不會是雞肋。 綜合來看,智能IPC的出路無外乎兩點:把通用市場做的更接地氣,功能不在乎多,關鍵是簡單實用;把行業市場做的更專業,形成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智能IPC要想獲得成功,必須在寬度和深度兩個方面下功夫,在通用市場把量做起來,在行業市場把功夫煉精。 以上文章來源由東莞監控工程商http://www.ifeng520.com整理提供。
推薦閱讀:監控系統安裝咨詢 |
創通寶科技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弱電智能化工程服務
電話:0769-83736568 13380121669 | 傳真:0769-22305978 | 郵箱:0769@chtonb.com